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杭州天气十一号台风预报_杭州天气十一号台风
tamoadmin 2024-12-20 人已围观
简介1.9月份杭州天气还热吗2.描写暴雨的诗句3.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都有哪些?4.飓风的名字是根据什么来的?麻烦告诉我杭州的气候怎么样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大气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悬
1.9月份杭州天气还热吗
2.描写暴雨的诗句
3.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都有哪些?
4.飓风的名字是根据什么来的?麻烦告诉我
杭州的气候怎么样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大气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全市的温、光、水、风等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均,局地小气候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上的不稳定,特别是季风强度的较大变化,常导致冷热干湿异常,出现灾害性天气和气候。杭州市主要气候特点如下:
一、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杭州市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配合良好的气候特色。开春后,太阳总辐射量逐月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雨热同季增加;5-6月由春入夏,杭州市的降水开始进入高峰期,气温适中。盛夏季节(7-8月)太阳总辐射量达最高值,也是一年中的高温期。由于受副热带暖性气团控制,梅雨结束后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减少,易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历史上杭州市区日最高气温曾达39.9℃。9月由夏入秋,光温同步下降。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秋雨来临。10-11月则盛行秋高气爽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温条件优于春季。冬季光、热、水均处在一年中的低值期。
二、春季回暖早、增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杭州市低山丘陵面积广大,沿江平原、盆谷地依山傍水,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形气候特点。东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冬季(以1月为代表)月平均气温较西部低丘谷地高0.9-1.3℃,但≥10℃的回暖初日临安与东部平原地区相同。而≥15℃回暖初日,临安较宁波早3天;从≥10℃回暖初日到≥15℃的初日,临安为22天,而东部宁波要25-26天,春季回温比宁绍平原早。比较宁波、萧山等地上半年前后两个月平均气温回温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盆谷地2-4月平均气温回升值要大于平原地区。山间盆谷地的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平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昌化为11.0℃,建德为10.1℃,而杭州东北部平原地区只有7.9-8.1℃,较山间盆谷地小2-3℃,这是杭州市又一个气候特色。
三、气候多宜、丰富
杭州市地跨两个热量带,南北仅跨1.3个纬距,而年平均气温却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差1000℃,山区与平原降水量多寡相差7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这说明杭州市的气候,除地带性差异外,地形小气候差异更是十分显著。
杭州市西南部的新安江水库区、梅城两江小平原、寿昌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有水体调节,是杭州市降水量较多,热量条件最优,无霜期最长,越冬条件优越的气候区。
杭州市东北部的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形向北敞口,降水量偏少,光照充足,冬季寒冷,热量条件稍差。中部的河谷平原、盆地介于南北之间,气候多宜,降水量适中,热量条件较优。另外,三江流域优越的小气候,造就了十分秀丽的自然景色。山水相依,林木葱郁,名胜古迹分布其间,形成了杭州市主要的南线风景旅游区。
杭州市广大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雨量丰沛,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千米以下的山区雨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
四、气象灾害频繁
以杭州市区为例,冬秋季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可差6℃以上,春夏季也差4℃左右;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可差1倍以上(952-2355毫米),而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更是多寡悬殊,可差十倍以上;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也可差600小时以上(1576-2256小时)。正因为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如此之大,就造成了有的年份盛夏久旱不雨,有的年份又暴雨成灾,带来了频繁的气象灾害。
春季的倒春寒、连阴雨;夏季的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天气;秋季低温、早、晚霜冻;以及冬季的寒潮、大雪等气象灾害常会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1954、1983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的洪涝;1967、18年、1994年和2003年的大旱;1956、1961、1963、12、14、1988年和2005年受台风影响,都给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杭州位置 大小 人口 天气 历史 著名景点 吃的东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16600平方公里,683.38万人口,杭州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县)赴诸侯大会,在此“舍航(杭)登陆”,因称“禹杭”,日后讹传成“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又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域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于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
汉承秦制,汉初时节实行道、邑、侯国并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钱唐县境属于韩信的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属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隶属于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江都国。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级治安军事机构)从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王莽建立新朝承袭之。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
三国时,钱唐县属吴国,并为吴郡都尉治,隶属于扬州。两晋时期,钱唐县仍属吴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时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
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于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在地。民国 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
著名景点西湖,吃的有西湖醋鱼 东坡肉 荷叶鸡 茶叶虾仁 宋嫂鱼羹。
杭州的发展,气候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江河。
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
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
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临安市西部与安徽省交界的清凉峰为最高,海拔1787米。
自然: 杭州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在丘陵区,宜种茶树、果树,其中以西湖龙井一带出产的茶叶品质最为优异。
水稻土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区,该区是粮油棉麻桑和蔬菜的主要产地。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生物种类繁多,丰富。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5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18种。临安市的天目山和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 矿产有萤石、白云石、石灰石、膨润土等大型非金属矿和铁、钼、铜等中型金属矿床。临安市昌化出产一种罕见的鸡血石,质地细腻,色彩鲜艳,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旅游] 2000年,来杭境外游客70.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增长23.4%;国内游客2305万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0亿元,增长14%。杭州及所辖临安、建德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湖风景区列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宋城、千岛湖两风景区获得全国首批"4A"景区称号。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区。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120余处。桐庐、临安、淳安都成为年接待景点游客上百万人次的旅游大县(市),杭州"旅游西进"战略轮廓初步显现。
以西湖为中心,"三江两湖一山"为主线,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区为重点,辐射全市的大杭州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总面积达60.8平方公里。
融名胜古迹、园林山水为一体,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笼,溪涧幽深,一年四季各具秀色。西湖"双十景"交相辉映,灵隐禅寺、岳王庙、六和塔、虎跑等著名景点举世瞩目。
近几年新建成的宋城、未来世界、胡雪岩故居、城隍阁、满陇桂雨公园等景点,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西湖景区对游人开放的公园、风景名胜点达100余处。
西湖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湖十景"之名,源于南宋画院的西湖山水画题目。
今存古籍《方舆胜览》记载:"好事者赏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岸(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之后,以这十景作画、作诗、写词者不断。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就"西湖十景各赋诗一首,其中,有两景改名为"雷峰西照"(后人又称"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1985年,由10万中外游客和杭州市民投票评出"西湖新十景":虎跑梦泉、龙井问茶、满陇桂雨、云栖竹径、九溪烟树、阮墩环碧、吴山天风、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西湖双十景使西湖名扬天下。
以清澈的流水为主景,"山美、水清、境幽、史悠"为特色的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是杭州又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平湖、峡川、群岛、奇山、溶洞、泉瀑和历史性。著名景点有鹳山、新沙岛农家乐、桐君山、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天目溪漂流、建德大慈岩、灵栖洞、九姓渔民婚礼、双塔凌云、七里扬帆、千岛湖等景点。
千岛湖上游为安徽屯溪,"两江一湖"旅游线连接着西湖风景名胜区和黄山风景区,是中国江南著名的一条"黄金旅游线"。 素有"大树王国"、"天然植物园"之美誉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由东、西两支天目山脉组成,西天目主峰仙人顶海拨1507米,东、西天目山两峰相距仅15公里,双峰雄。
9月份杭州天气还热吗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广阔洋面上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气旋(中心气压很低)。从成因来看.台风和飓风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热带低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但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发展成为台风或飓风,严格说来,只有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和飓风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只有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才叫台风。台风到来时所带来的狂风暴雨往往能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人们为了便于预报、研究和区别不同时间出现的台风,对台风进行了命名。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呢?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据省气象台预报,目前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省天气仍以副高控制为主。未来3天,杭州仍为晴到多云天气,最高气温为31-33℃,最低气温为22-24℃,天气较为稳定。
长中期可能有次弱降雨
台风“达维”刚刚肆虐完海南、广东和广西,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便横空出世,目前正在海上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能量。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警报,今年0519号台风“龙王”昨天14时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2.4度,东经136.8度,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0米/秒,移速10公里/小时,七级大风圈半径350公里,十级大风圈半径100公里。
气象部门预计,10月2日至3日,副高将有短暂东撤,我省受西风带弱冷空气影响和“龙王”西行中台风倒槽顶部的共同影响,将会有一次弱的降水过程,以阵雨天气为主,时间短,应该不会影响大家旅游的雅兴。4日后副高再次增强西伸,又给我省带来一次较长时间的好天气,将为黄金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这仅仅是根据目前的天气形势变化的预测。气象专家说,按照一般规律,秋季台风多为偏南西行或偏东北上,历来10月份影响我省的极为少见。建国以来,也只有6126号台风于10月4日在我省三门登陆,因此一直西行的台风“龙王”目前最大可能在10月2日至3日期间,经台湾南部后在闽南一带登陆的可能性最大。
但由于台风移动中变数较大,而且“龙王”现在走得很慢,距陆地尚远,未来几日究竟是否将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尚不得而知,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龙王”归来不一定带来风和雨
据悉,台风“龙王”的名字是由祖国大陆命名的,虽然它是雨神的象征,却不一定会带来风雨威胁。2000年第一轮被命名为“龙王”的台风,路过台湾前连海上台风警报都没有发布,此次是台风被命名为“龙王”的第二轮。
由中国命名的台风名字,除了“龙王”,还有“悟空”、“”、“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但如某个台风给人类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那么其名字有可能从台风命名行列中永久除名,以免因其“知名度”给后来的称呼带来混淆。像去年给我省带来严重灾情的“云娜”,就作为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的专名载入世界台风气象史,退出了热带气旋命名表。
早报讯(记者朱彩云)昨日下午2点,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位于北纬21.7度,东经140.1度,即远在泉州偏东方2406公里,移速15公里/小时,移向西北偏西。
看来,“龙王”要去哪里度,影响着许多人的度心情。
“龙王”现在走得很慢,台风是否会在国庆日期间影响福建呢?专家们仍在密切关注着其动向。希望“龙王”快点转向,才能不造成影响。今年国庆期间,做好台风及冷空气的预防工作。
由中国命名的台风名字,除了“龙王”,还有“悟空”、“”、“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可真是“前有龙王,后有悟空,还有风神海神来相助”啊。人们也慢慢地感受到,这些有趣的名字并不是台风的真面目。
泉州气象网专家称,台风是可怕的,它的摧枯拉朽、不可一世的巨大破坏力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弱小。我们虽无力改变它,却可掌握它的行踪以进行防范。
今年第18号台风“达维”已开始启用并循环过去的台风名字,“龙王”是第二个,据了解,如某个台风给人类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那么其名字有可能从台风命名行列中永久除名,以免因其“知名度”给后来的称呼带来混淆,就如去年给浙江带去伤害的“云娜”,作为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的专名载入世界台风气象史。
10月上旬后,泉州台风季已进入尾声,去年12月的晚台风“南玛都”是泉州历史最晚影响的台风。
描写暴雨的诗句
9月份的杭州天气还比较热。晚上有时还得开空调,要不会被热醒,如果要是连续下几天雨,才能凉快一点,杭州的秋天来的比较晚,一般到十一月半,跟北方差别大,北方立秋后早晚比较凉快,杭州一般还得用电扇,不然热的人比较难受,也有凉快的地方,比如天目山里面就比杭州市凉快。
杭州天气细讲
5月中下旬的话可以穿短袖了,到了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之间是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闷热,出梅后7月下旬就是上海一年的温度最高是时候了,一般最高温度在38度,39度,8月份特别是离去之后温度开始下降,最高温度在35度左右,碰上台风的话会有2、3天最高温度会降到30度左右,9月份的话还会有秋老虎,到了9月中下旬就一般没高温了。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都有哪些?
诗句摘抄如下:
宋朝的苏轼描写望湖楼6月27日突如其来的暴雨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这是陆游在夏季的7月19日看见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景象。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这是韦庄写的,“狂霖”一看就是描写暴雨的。
飓风的名字是根据什么来的?麻烦告诉我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
一、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
简介
2月28日新疆吐鲁番遭遇大风,瞬时最大风力达14级(41.8米/秒),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11节车厢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
进程
·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公里+300米处,因大风造成机后9至19位车辆脱轨。
·2月28日上午,铁道部部长立即赶到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并已经派出以副部长胡亚东为首的工作组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
·2月28日10时,新疆南疆铁路被狂风刮翻的5807次旅客列车中最后一名受困伤者已成功获救,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2月28日11时30分,南疆铁路恢复运输。
二、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区)
简介
8月18日和19日,第9号台风“圣帕”先后在台湾和福建省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福建省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其减弱的低压环流一直深入内陆,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受其影响,18-25日,华南东部、江南南部和西部及广西西北部等地累积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其中福建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西南部达200-400毫米。福建、湖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北7省(区)共1142.3万人受灾,死亡48人,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
各地纪实
广东:尽管台风“圣帕”没有正面袭击广东,但它的环流以及低压槽的影响给广东带来不同程度的暴雨和特大暴雨。其中乐昌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湖南:8月中旬,受台风“圣帕”影响,湖南郴州普降大到暴雨,出现山体滑坡,造成多处交通中断,桥梁、房屋被毁,城区多处被淹,灾情严重。
江西:“圣帕”入境江西,造成其大范围降雨,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16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突破50万。
浙江:浙江省2007年首次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和强台风紧急警报。
台湾:受“圣帕”影响,台铁全天全线停驶,岛内航班全线停飞。
福建:受“圣帕”低压环流影响,8月22日福建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雨到暴雨,中部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三、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简介
淮河流域今年6月19日进入多雨期,至7月26日结束,持续38天; 持续性强降水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期间。
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王家坝出现四次洪峰,超警时间累计达26天,先后启用10个行蓄(滞)洪区分洪。
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共有2922万人受灾,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6.1亿元。其中,安徽省受灾最为严重。
进程
·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南部普降大到暴雨。国家防总已启动四级响应,并派出淮河防汛工作组抵达安徽省。
·7月4日10时,王家坝水位已涨至27.83米,超过警戒水位(27.50米)0.33米,流量3190立方米每秒。
·7月4日,淮河防汛总指挥部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四级响应。
·7月8日,安徽省发布暴雨警报,预警上升至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
·7月10日12时29分,淮河王家坝闸开启闸门,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7月10日15时,淮河王家坝水位回落至29.47米,流量5680立方米每秒。淮河干流王家坝持续多日的高水位开始回落,但仍然没有低于29.3米的保证水位。
·7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紧急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7月11日,安徽省又相继启用了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五大行洪区,加大洪水下泄速度。
·7月12日12时,正阳关下游吴家渡水位20.86米,超过警戒水位0.56米;洪泽湖蒋坝水位13.85米,超过警戒水位0.35米。
·7月12日19时,奉安徽省防指命令,淮南市防指正式启用石姚湾行洪区扒堤行洪。这是在安徽省内启用的第七个行蓄洪区,也是淮河防总启用的第八个行蓄洪区。
·7月13日3时,淮河干流水位全线回落,但仍处于高水位状态,超警幅度为2.94至0.71米。
·7月13日,淮河上游及淮南山区再降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
·7月15日16时,淮南市防指执行安徽省防指命令,正式启用洛河洼行洪区行洪。
·7月17日11时,淮河干流第三次洪峰安全通过王家坝。
·7月19日7时30分,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洪闸开闸进洪。开闸时,正阳关水位26.05米。
·7月19日20时,安徽荆山湖行洪区开闸分洪。至此,淮河流域已经启用了10个行蓄洪区。
·7月24日,淮河洪水的最高峰已过,淮河渐入退水期。
四、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简介
2007年1月1日至11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1.4℃,比常年同期偏高1.2℃,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也是连续第11年高于常年同期。
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新疆11个省(市、区)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西藏8个省(市、区)为次高值。
进程
·200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
·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0.7℃,较常年同期偏高3.5℃,全国及19个省(区、市)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2007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偏高0.9℃。
·2007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5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比常年同期偏高0.5℃。
·2007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同期(16.0℃)偏高0.8℃。其中,北京9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07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3℃,较常年同期(9.6℃)偏高0.7℃。其中,青海10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五、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简介
今年以来,我国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其中,雷击死亡676人,比去年明显偏多。5月23日,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出现了雷暴天气,因雷击死亡9人。其中,重庆市开县雷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学生7人死亡、43人受伤。
6月22-25日,雷暴、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江西上饶、南昌、抚州等市,359万人受灾,死亡41人(其中雷击死亡36人);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各地纪实
·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村小学23日遭受雷击,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3名小学生受伤。
·6月23日晚开始,江西中北部持续出现强雷电、强降水和大风强对流天气。
·6月23日至26日,江西全省有51个县144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因遭受严重的风雹、雷电灾害,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市受灾严重。
·6月27日,江西强雷电天气还在持续。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27日发布雷电**预警信号。
六、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
简介
3月2-5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其中辽宁、山东等地出现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风雪(雨)天气,渤海湾、莱州湾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遭受了近38年来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威海、烟台、潍坊等地瞬时风力达到13级,海上最高潮位达3.21米。
暴风雪造成辽宁省许多城市交通瘫痪,中小学停课二天,蔬菜价格暴涨,120多万人受灾, 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9.0亿元;山东省64.1万人受灾, 3人死亡,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
进程
·3月3日16时至5日6时,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暴雪和特大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鞍山市,为7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有些地方达1米多。
·3月4日凌晨,特大暴风雪袭向辽宁。到下午,沈阳市路面积雪已达一尺厚。
·3月4日至5日,上冻威海市遭遇罕见风暴潮袭击。
·3月4日、5日,特大风暴潮的袭击山东烟台。
·3月5日,沈阳市所有中小学生因暴风雪于停课一天。
·3月6日起沈阳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3月9日,辽宁中东部地区夜间迎来一场新的降水过程。
·3月10日中午,辽宁新一轮降水结束,交通未受过多影响。
七、江南、华南伏旱严重,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简介
7月至8月上旬,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干旱发展迅猛。
湖南、江西、广东、广西4省(区)因旱共有151.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24.2万公顷,371.9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49.9亿元。
各地纪实
·7月,广东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七成,8月初,旱情迅速蔓延至韶关、梅州等全省十一个地市,造成三百三十多千公顷土地受旱,约六十一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截至7月30日,福州连续31天最高气温超过35℃,创下自1880年福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高温最长纪录,成为百年来最热的夏天。
·7月31日,中国中部省份江西正在遭遇五十余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旱情导致该省一百零六万人饮水困难。
·截至7月31日,湖南衡阳旱灾向特大干旱发展,26万人饮水困难。
·8月9日,广西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该市一百多万亩农作物受旱,数万人饮水困难,超过二万头的大牲畜饮水困难。
八、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简介
10月6日,第16号强台风“罗莎”路径异常,在台湾两次登陆后,7日在浙江省苍南县至福建省福鼎市一带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有12级(风速33米/秒)。
受其影响,6-9日浙江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福建东北部降水量超过200毫米,8日杭州日雨量191.3毫米,舟山233.8毫米,均破历史最大日降水量记录。
“罗莎”影响期间,正值国庆黄金周,它带来的狂风暴雨使沿海部分地区尤其是浙江蒙受较大损失。其中,浙江灾情最为严重,经济损失达89.1亿元。
进程
·10月2日,今年第16号热带风暴KROSA(罗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0月3日凌晨2时,“罗莎”已加强为台风。
·10月5日凌晨2点,16号强台风“罗莎”加强为超强台风。
·10月6日下午3点半前后“罗莎”在台湾省宜兰县登陆,登陆时减弱为强台风,下午4点钟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
·10月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罗莎”在浙江苍南和福建福鼎交界处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
·10月7日下午5点钟“罗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福建省福鼎境内,最大风力有11级,强度逐渐减弱。
·10月8日07时“罗莎”中心位于浙江平阳(北纬27.8度,东经120.5度),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20米/秒),已减弱为热带风暴,正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
·10月8日晚上11点钟“罗莎”停止编号,它对我国大陆影响基本结束。
九、城市暴雨影响严重
简介
夏季,我国城市暴雨灾害频发,重庆、济南、乌鲁木齐、郑州、北京、上海等多城市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内涝严重,交通严重受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地纪实
·7月16-22日,重庆西部出现强降水过程,其中17日沙坪坝降水量达262.8毫米,突破1892年以来日雨量的极值。强降水致使全市742.2万人受灾,死亡55人、失踪7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
·7月18日,山东省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济南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突发的特大暴雨给济南市造成严重内涝,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范围的强降水致使山东省有9个市、25个县(市、区)受灾,死亡46人(其中济南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7月30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出现大到暴雨,并伴随雷电,北京市气象台30日11时20分、17时两次发出暴雨蓝色、雷电**预警,预警连发乃今夏首次。
·8月2日,特大暴雨光临郑州。7月以来,郑州频繁遭遇大暴雨袭击,天气变化反复无常。
·8月5日下午,上海北部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十、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
简介
9月21日至11月27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其中贵州、湖南、江西区域平均降水量仅为42.7毫米,约为常年同期的四分之一,为1951年以来次少值。长时间少雨,致使江南中部和西部及湖北东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西部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其中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干旱为近50多年来所罕见。
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
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至于中文“台风”一词,有人说源于日语,亦有人说来自中国广东话“大风”的发音,传至国外后再次传回国内译为台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飓风产生于热带海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温暖的海水是它的动力“燃料”,它一般伴随强风、暴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对于民生、农业、经济等造成极大的冲击,是一种影响较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
百度百科-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