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邢台天气预报36小时_邢台天气预报30天准确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生活中用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2.菊有哪些特征?3.动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4.日本暴雨,系30年来最严重,暴雨天气如何确保自身安全?5.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目录方法1:观察天空1、观察云朵。2、观察天空中是否有彩霞。3、看看西边是否有彩虹。4、凝望月亮。方法2:感受风和空气1、察觉风向。2、生营火。3、观察黎明时分草地上的露水。4、观察树叶。5、深呼吸。6、检查是否有湿气。方法3:

1.生活中用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

2.菊有哪些特征?

3.动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4.日本暴雨,系30年来最严重,暴雨天气如何确保自身安全?

5.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邢台天气预报36小时_邢台天气预报30天准确

目录方法1:观察天空1、观察云朵。2、观察天空中是否有彩霞。3、看看西边是否有彩虹。4、凝望月亮。方法2:感受风和空气1、察觉风向。2、生营火。3、观察黎明时分草地上的露水。4、观察树叶。5、深呼吸。6、检查是否有湿气。方法3:观察动物的行为1、注意鸟。2、注意奶牛。3、观察蚁巢。4、观察附近的乌龟。方法4:创造你自己的预测方法1、学会关键的预测原则。2、用心观察。在预测天气的技术完善之前,很长时间人们都是依赖简单观测、物体的图样以及民间传说来试图提防各种恶劣天气。一旦你实践了这些方法,并熟悉天空的景象、大气的活动和动物的行为,对天气的预测就会相当可靠了。

方法1:观察天空

1、观察云朵。观察天上的云的类型以及它们移动的方向, 可以辨认出很多种即将到来的天气。一般来说,又白又高的云预示着晴天,黑压压的云则意味着雨或风暴即将到来。早早出现在天空中的积雨云,并且在一天中不断扩大,则预示着恶劣的天气很可能快来了。

乳状积云( 由下沉的空气形成)会造成猛烈或一般的雷雨。

卷云或"马尾云",像长长的飘带般高悬于空中,意味着36小时以内,就会有恶劣的天气到来。

像鲭鱼鳞般的高积云,同样也表明恶劣的天气将在36小时内到来。

高积云和马尾云有时会同时出现。每到了那时,第二天一定会下雨。

积云塔预示着当天晚些时候可能会有阵雨。

当雨层云黑压压地凝聚于空中时,雨已经迫近了。

冬夜的云则表明天气将会变暖,因为云能阻止热辐射,在晴朗的夜晚,这些热辐射会降低温度。

2、观察天空中是否有彩霞。记住一句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观察天空中云霞(并非红日)的任何迹象;大多时间天空不会一直保持很明显的橙色或红色,但是具体情况取决于你住的地方。如果你在日落时看到了彩霞(当你看着西方),这是干燥的冷空气形成的一个高压系统,使空气中的粉尘活跃起来,以致天空呈现出红色。由于一般的冷锋运动和气流天气通常是从西到东,所以干燥的冷空气是朝着你而来。

早上的云霞(东方太阳升起处)意味着干燥的空气已经越过了你,随之而来(正向你运动)的低压系统携带着水汽。

3、看看西边是否有彩虹。这是由东升的旭日光线映射着西方的水汽而形成的。北半球大部分的风暴锋面都是从西到东运动,西方的彩虹则代表着水汽,即预示着雨快来了。另一方面,傍晚时分出现在东方的彩虹表明雨已经走了,你可以期待接下来的好天气。记住:"朝虹雨,需警惕。"

4、凝望月亮。如果它是泛红的或苍白的,说明空中有尘埃遮住了它。但如果月亮是明亮耀眼的,那可能是因为低压空气使得尘埃沉降,而气压低,就意味着有雨。月晕(光照耀着与暖锋和水汽相关的卷层云而形成)表明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可能会有降雨。

记住一句谚语:"月亮长毛,有雨明朝。"

方法2:感受风和空气

1、察觉风向。如果你不能立即察觉风向,往空中抛一小片草叶,然后观察它降落的位置。风如果从东面吹来,就预示着风暴锋面的来临;西风则预示着晴天。大风预示着高压差,可以被看做是风暴锋面即将到来的征兆。

2、生营火。烟应该是平稳地飘起。旋转飘落的烟是由低气压造成的,表明快要下雨了。

3、观察黎明时分草地上的露水。如果草地是干的,就预示着云和强风,表明雨快来了。如果有露水,那一天可能就不会下雨。然而,如果在晚上下了雨,那这个方法就不再可信了。

4、观察树叶。落叶乔木在不寻常的风中通常会展露叶片底部,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叶片生来就只在正常的风中保持正面朝上。

5、深呼吸。 闭上眼睛闻闻空气的味道。植物会在低压大气中释放一些废弃物,产生一种像堆肥一样的气味,而这预示着马上就要降雨了。沼泽会因低压在暴风雨之前释放气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有谚语:"蜜蜂花忙,短期有雨降。"气味在雨天湿润的空气中愈加浓郁。

6、检查是否有湿气。许多人都能感觉到湿气,尤其是他们的头发(它会卷曲蜷缩起来)。你也可以观察橡树或枫树叶。在大雨前湿度往往会比较高,这些树叶也就极易卷曲。在湿度较高时,松果的鳞片会合上,干燥的空气中才会打开。

在潮湿的条件下,木头会散发出味道(留意那些有粘性的木门),并且出现盐团。

方法3:观察动物的行为

1、注意鸟。如果它们飞得很高,将会是晴天。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所造成的气压下沉会使鸟的耳朵不舒服,所以它们会飞低一些来缓和这种不适。大量的鸟栖于电线杆上预示着气压的迅速下沉。在暴风雨到来之前,海鸥会停止飞行,在海滩上避难。

在雨前,鸟儿们会立即变得安静下来。

2、注意奶牛。在雷暴之前它们一般都会躺下来。在恶劣的天气到来之前,它们也可能会紧紧地挨在一起待着。

3、观察蚁巢。下雨前,一些蚂蚁会在非常陡峭的地方筑巢。

4、观察附近的乌龟。据说它们经常会在大雨前寻找更高的地方。你可能在雨前1至2天在路上看到它们。

方法4:创造你自己的预测方法

1、学会关键的预测原则。任何预测方式都建立在相同的原则之上:低压有雨,主要天气系统的移动是由西向东的。预测天气的关键点在于认识当地气压变化的先兆。虽然天气系统普遍都是从西到东运动,但是可能有些风暴并非如此,每个地方的情况都可能不一样。

2、用心观察。你可以思考天气变化的规律,并验证你自己的说,你可以阅读各种指南文章,提升你对天气的预测能力。长期待在户外的居民,尤其是农民,商业渔民等等,会学会观察各种趋势来获取信息,了解他们当地特殊地理位置的长期天气模式以及四季变化。

关注当地特殊的动植物群。开始观察这些模式会让你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模式。

小提示你可以用一支气压计(或者自制)来查看气压指标的变化。用笔记本记下,而且当气压变化的时候,留心观察其他发生的事情。细心一些,说不定你能想出独到的本地天气预测方法哦。

本文所提供的关于方向的信息(也就是西风意味着晴天)大多适用于北半球。检验你所在地区通常的天气趋势。

关于这些云的种类,老水手们有句谚语叫:“马尾和鲭鱼,高船只能携短帆。”另一句是:“鲭鱼和马尾,船员需收帆。”

警告一些恶劣的天气,比如龙卷风,要想准确预测非常的困难。确保和你当地的天气预报保持一致,在风暴来临前,看看如何保证安全。

这样预测天气并不非常科学。不要因为这些实验拿你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来冒险。

生活中用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

动物“气象员”??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为了生存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些天气变化具有了较敏感的反应能力。? 水母能在15小时前捕捉到暴风雨来临的信息,并从容地把身体隐藏到安全地带。生物工程学家研究发现,水母有一个可以感觉超声波的“耳朵”,前端有根细细的棒状物,上带一个圆球,其中充满液体,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石子浮起,并与神经末梢相接触。当圆球接收超声波时,由小石子传给神经,水母就知道大风就要来了。?

泥鳅有“活气压计”之称。晴天时,待在水底一动不动;当风雨来临前,它会卷曲身体游泳。当它在水中上下左右十分起劲地翻动时,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下雨。?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于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需待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为非洲土著居民观察天气变化的“活晴雨表”,当地人只要看到树蛙由水中爬到树上,便动手做好防雨工作。?

如你看到蚂蚁巢越筑越高,你得准备好寒衣,这年的冬天可能会很冷。?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次听牧羊人说天要下雨,但他表示怀疑,因为当时天气异常晴朗。可是不出半小时,果然下起大雨。牛顿大为吃惊,便去请教。牧羊人指着他的羊群说是羊的某些行为告诉他将要下雨。羊是一只“活湿度计”,如果山羊躺在屋檐下,天就有雨;而羊在草地上蹦跳,必为晴天。?

在西伯利亚也有一种“活湿度计”金花鼠。在晴朗的天气里,若金花鼠发出刺耳的尖叫,并蹿来蹿去,不久乌云就会笼罩天空,顷刻雨至;若金花鼠在早晨高声叫,说明傍晚时分就会出现坏天气。? 动物为何能预报天气? 大家可能从小就知道,“蚂蚁搬家”预示着将要下雨。这大概是动物“预知”能力最为人所共知的例子了。?

除了蚂蚁,民间还总结出不少“动物预言”:猪在上午叼草,预示36小时后有雨,过午叼草,预示20小时后有雨;天气已晚,羊却不肯回家,只顾低头吃草,而且不爱走动,预示第二天将要下雨;早晨,如果大群蜜蜂争先恐后地飞出巢穴蜜,表明今天是晴天,反之,则表示今天将是阴雨天气。? 动物为何能“预知”天气呢?有些原因比较简单,比如蜜蜂的翅膀很薄,阴雨天时大气含水量增多,气压低,翅膀沾水会变软变重,所以阴雨天时蜜蜂不太愿意出巢。?

不过,更深层的道理,科学界仍在争议和探索。比如说,在印度洋海啸前,很多动物事先“逃难”,并且在灾难中死亡极少,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有第六感觉。但是,能否依据动物的举动来预警灾难,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才可定论。总之,大自然的神秘超乎人类想象,我们该学的还有很多呢!?

小知识大视野?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则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菊有哪些特征?

猪:在上午叼草,预示36小时后有雨;过午叼草,预示20小时后有雨。夜幕渐落,羊却不想回 家,只顾低头吃草,不但吃的时间很长,也不爱走动,这预示明天将要下雨。

鸡:天近薄暮,迟迟不肯上架,在地面上走动,还不时地抖动羽毛,预示很快就要来雨了。

蚂蚁:下雨前,蚂蚁就忙碌不停地挖土,搬到洞口周围,雨越大,它垒的窝就越高。有时我们还 会看到蚂蚁成群结队地向树上爬,这也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蜜蜂:早晨见到有大量蜜蜂争先恐后飞出蜂箱集,表明今天是晴天;如傍晚回箱晚,表示明 天天气继续晴朗;早晨如果蜜蜂不出箱、少出箱,或迟迟不离蜂箱,预示将有阴雨天气。

< SPAN>根据动物反应预报天气的谚语

蝼蛄叫,晴天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不久大雨到。

蜻蜓成群飞,雷雨要来临。

蚂蚁搬家有大雨。

蛤蟆氽,有“暴”来(风雨)。

雨中知了(蝉)叫,报告晴天到。

今日公鸡早进笼,明天太阳红彤彤。

泥鳅跳,大雨到。

早蚯迎太阳,晚蚯落一场。

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

卡蚁(一种昆虫名)成团有“暴”来。

鸡风,鸭雨。

早晨猫吃草,天气好;晚上猫吃草,有雨到。

狗吃草,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野鹅南飞有寒潮。

麻雀叫声懒洋洋,定有雨一场。

八月田鸡叫,耕田犁头跳(干旱)。

十月田鸡叫,叫声赛砒霜(干旱)。

动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薛小红)

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别名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河南、安徽、浙江、四川等省。以花入药。为常用中药。菊的花、叶、茎均含挥发油、含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B、氨基酸、刺槐素、龙脑及3,4-二羟基苯乙酮等。味甘、苦,性微寒。有养肝明目、疏风清热的功能。主治感冒热、头痛、耳鸣、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60—15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略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幼枝略具棱。单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形或窄长圆形,长3.5—5cm,宽3—4cm,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下面有白色绒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苞片3层或4层,绿色,被毛;舌状花着生花序边缘,舌片白色,淡红色或淡紫色,无雄蕊,雌蕊1枚;管状花位于花序中央,,**,先端5裂,聚药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瘦果矩圆形,无冠毛(图18—13)。

图18—13 菊形态图

1.花枝 2.舌状花 3.管状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

菊花在冬天枝杆枯萎。以宿根越冬,根状茎仍在地中不断发育。开春后在根际的茎节萌发或芽丛,随着茎节的伸长,基部密生许多须根。苗期生长缓慢,苗高10cm以后,生长加快,苗高50cm后开始分枝,植株发育到9月中旬,不再增高和分枝,9月下旬现蕾,10月中、下旬开花,11月上、中旬盛花,花期30—40天。入冬后,地上茎叶枯死,在土中抽生地下茎。次年春季又萌发新的芽丛,并形成新株。一般母株能活3—4年。随着茎的衰老死亡,根丛相继死亡。瘦果柱状,黄褐色。细小,千粒重仅1g。能在低温下发芽。在密封条件下,生命力能维持3—4年。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菊花耐寒冷,喜温暖,花能经受微霜,而不致受害。在0—10℃下能生长,并能忍受霜冻。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如四川药菊产地——中江的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但在幼苗生育期间,分枝至孕蕾期要求较高的气温条件。若气温过低,植株发育不良,影响开花。花期能忍耐-4℃的低温。地下宿根能忍受-17℃的低温。但在-23℃时,根也受冻害。

2.水分

菊花稍能耐旱,怕涝。随着生长发育期的不同对水分的要求各异。在苗期至孕蕾前,是植株发育最旺盛时期,适宜较湿润的条件,若遇到干旱,发育慢,分枝少。花期则以较干燥的条件为好。如雨水过多,花序就因灌水而腐烂,造成减产。

3.土壤

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旱地和稻田均可栽培。但宜种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土壤,pH在6—8范围内。过粘的土壤或碱性土中生长发育差,重茬发病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4.光照

菊花喜光,四川菊花产地每年日照总数1210—1230小时,在12小时以下的短日照及夜间温度10℃左右时,花芽才能分化。人工遮光减少日照时数后,可以提早开花。若长期遮荫,可延迟开花期,但过分荫蔽,则分枝及花朵减少。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商品名称也有所不同(表18—13)。

表18—13 菊花的品种和特点

(二)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四种:分根、扦插、压条、嫁接,但以分根繁殖最常见。

1.分根繁殖

一种是在收割菊花的田间,将选好的种菊根上用肥料盖好,以保暖过冬,防止冻害影响成活率。到翌年4月20日到5月上旬之间,发出新芽时,便可进行分株移栽。

分株时,将菊花全棵挖出,轻轻震落泥土,然后顺菊苗分开。每株苗应带有白根,将过长的根以及苗的顶端切掉,根保留6—7cm长,地上部保留16cm长。每一亩菊苗可分株栽10—30亩左右。按穴距40×30cm挖穴,每穴栽1—2株。另一种是菊花收割后,挖出部分根,放在一处或放在沟内摆开,上盖细土6cm,再盖些草或树叶等,以保护过冬。翌春4月上旬后取出,按行株距均为40cm,深15cm栽种。分株繁殖根系不太发达,易早衰,进入花期时,叶片大半已枯萎,对开花有一定影响,花少而小,还易引起品种退化。

2.扦插繁殖

扦插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和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白菊、黄菊和滁菊,上海郊区一般在4月下旬扦插,亳菊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扦插。截取无病虫害而健壮的新枝作为扦插条,插条长10—13cm,随剪随扦插。苗床地应平坦,适温15—18℃,土壤不宜过干或过湿。扦插时,先将插条下端5—7cm内的叶子全部摘去,上部叶子保留,将插条插入土中5—7cm深。顶端露出土面3cm左右。浇透水,覆盖一层稻草。约20天生根。上海等地区种亳菊也有用“两次扦插法”的,可使移栽推迟,避开梅雨季节,因为亳菊比较怕水,在扦插期或大田定植初期,于发根阶段遇地块积水或雨水过多,很容易伤害根部,引起烂根死苗。方法是:从越冬宿根发出的新苗中剪取枝条,进行第一次扦插,株行距各13cm,待新株高20—23cm时,取条作第二次扦插,株行距各8cm,苗高17—20cm时移栽,苗龄掌握在30—35天。扦插繁殖的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期长,进入花期后,叶片枯萎较少,开花大而多。

(三)移栽

在扦插育苗时,白菊、黄菊、滁菊宜掌握40天秧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植到大田。亳菊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用二次扦插时,于7月上、中旬定植最适宜。移栽过晚也不好,因生育期太短,寒潮南下较早的年份,收时往往花蕾尚未开放,从而影响产量。

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进行,雨天或雨后土壤过湿都不能种植。扦插繁殖时,如遇连续雨天,而秧龄已到,可将菊苗的头剪掉,推迟几天再移植。在移栽前一天,先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带土移栽。种植密度,6月中旬以前定植的,行株距40×40cm,7月上、中旬定植则33×26cm,每亩栽5500株左右。挖穴栽,每穴栽1株。

(四)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

菊花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且细根多,吸肥力强,为喜肥作物。但前期氮肥不宜多,以防止徒长,后期容易倒伏,或容易染病而减产。肥料应集中在中期用,促使发根,增加花枝。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早现蕾,早开花,结蕾多,产量高。施肥分4次,基肥在3月中旬耕地时翻入,每亩施河泥5000—7500kg,堆肥1500kg,移植时再施入稀人粪250—400kg。第二次在5月上旬前后,菊苗转青成活时施入稀人粪400kg,称催苗肥。第三次在6月下旬前后,植株开始分枝时施腐熟的蚕沙粪,每亩750—1000kg,结合培土。第四次在9月下旬前后菊花现蕾时,每亩施硫酸铵5kg。还可用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每亩用5kg,配成2%的溶液在傍晚均匀喷于叶面,促使多结蕾,多开花,花瓣厚,提高产量和品质。

2.中耕除草

菊花是浅根性植物,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cm,有利菊苗生长。特别是雨后转晴,土壤板结,杂草易滋生。一般中耕2—3次,第一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此外,每次大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可适当进行一次浅中耕。

3.适时打顶

打顶是促使菊花主杆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打顶分三次,宜选晴天进行。第一次在菊苗移植前一星期,高约33cm,摘去主杆顶芽7—8cm;第二次在6月上旬前后,植株抽出3—4个33cm长的新枝时,摘去分枝顶芽;第三次在7月上旬(小暑)前打顶,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此外,还要摘除疯长枝条。每次打顶摘除的菊花头,集中带出田外处理。

4.及时培土

可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抗旱能力。在6月下旬进行培土,使植株多生根,抗倒伏。

5.抗旱排涝

扦插或移栽时,应灌水以保证幼苗成活,蕾期干旱应注意浇水,在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斑枯病

(Septoria chrysanthemelle Sacc.)

又名叶枯病。一般于4月中、下旬发生,一直为害到菊花收获。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中心呈灰白色,周围褪绿,有一块褐色圈。后期叶片病斑上生小黑点(病原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变黑干枯,悬挂在茎秆上。4—9月雨水较多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在最后一次菊花摘后,即割去地上部植株,收集烧毁,减少越多菌源;选健壮无病的菊花种苗,培育壮苗;适施氮肥,雨后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为害;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洒1∶1∶100波尔多液和50%托布津1000倍液,选晴天,在露水干后喷药,每隔7—10天一次,续喷3次以上。

2.枯萎病

〔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enw〕

俗称“烂根”。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生,直至11月才结束,尤以开花前后发病最重。受害植株,叶片变为紫红色或黄绿色,由下而上蔓延,以致全株枯死。病株根部深褐色呈水渍状腐烂。地下害虫多,地势低洼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防治方法:选无病地块的老根留种;不重茬,做高畦,开深沟,排水降湿;选用健壮无病种苗;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施生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3.霜霉病

(Peronospora danica G?umann)

被害叶片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状物(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一般于3月中旬菊花出芽后发生,到6月上、中旬结束;第二次发病在10月上旬。遇雨,流行迅速,染病植株枯死,不能开花,影响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种苗用40%霜疫灵300—400倍液浸10分钟后栽种;发病期可喷40%霜疫灵2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喷治;实行轮作,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4.花叶

发病植株,其叶片呈黄绿色相间的花叶,对光有透明感。病株矮小或丛枝,枝条细小,开花少,花朵小,产量低,品质差。发生为害时间较长,蚜虫为传毒媒介。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的优良品种;及时治蚜防病;发病后可喷25—50ppm浓度的农用链霉素溶液。

5.菊天牛

(Phytoecia rufivontris Gautier)

又名菊虎。成虫将菊花茎梢咬成一圈小孔并在圈下l—2cm处产卵于茎髓部,致使茎梢部失水下垂,容易折断。卵孵化后幼虫在茎内向下取食。有时在被咬的茎秆分枝处折裂,愈合后成微肿大的结节,被害枝不能开花或整枝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根部潜伏越冬,寄主达14种菊科植物。防治方法:在产卵孔下3—5cm处剪除被产卵的枝梢;成虫发生期于晴天上午在植株和地面喷5%西维因粉,5天一次,喷2次,清除杂草,并在7月间释放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

6.菊小长管蚜

〔Mo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

9—10月间集中于菊花嫩梢,花蕾和叶背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花朵减少或变小。菊蚜一年发生20多代。防治方法:清除杂草,忌与菊科植物连作和间套作;发生期喷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一次,连续喷2—3次。

7.瘿螨

浙江桐乡菊区称“瘤疮虫”,上海郊区称“菊叶小耳朵”。寄生在菊花叶片上,形成不规则的虫瘿,呈灰白色。一般于3月初至11月下旬发生,严重时整株叶片密布虫瘿,影响生长,降低花产量。防治方法:选用健壮枝条或种苗;实行轮作;发生初期未形成虫瘿前喷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加20%三氯杀蟎砜800倍液混合喷雾或喷73%克蟎特3000倍液,于9月下旬前结束喷药,确保现蕾开花。

其他尚有臀脊齿金龟(Holotrichia gaeberi Faldermann)、绿盲蝽(Lyguslucorum Meyer-Dü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棉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slerstamm)]、管蓟马等为害。

三、收与加工

(一)收

杭白菊开花有先后,一天中展瓣也有迟早,因此要分期收,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花标准,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通常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收。不露水花,以免露水流入花瓣内不易干燥而引起腐烂。一般分三期摘,头花在11月上旬前后3—4天收,约占总产量的50%;二花须隔5—7天,约占总产量的30%;三花在二花后7天左右再,占总产量的20%,若天气预报要连续下雨,而花期已到,要抢在雨前一批,以免损失。时要做到边边分级,大小花朵分开,便于加工,保证商品质量。

亳菊花当一块田里花蕾基本开齐、花瓣普遍洁白时,即可收获。收时在花枝分叉处将枝条折断,随手将花枝扎成小把。

(二)加工

杭菊主产区桐乡历来用蒸熟晒干的方法鲜花收后,将黄白色好花与烂花分开,薄薄地摊晾半天,使花水分减少,特别是露水花或雨水花一定晾干再加工。

加工步骤为上笼、蒸煮、晒干,方法简便,但技术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色泽或质量,降低等级,减少收入。

1.上笼

将摘后晒瘪的菊花放入直径33cm左右的小蒸笼内,厚度一般以4朵花厚为好,约1.6cm厚,过厚难以晒干,且中部花朵易发霉变质,从而降低产品等级。

2.蒸煮

将排列好菊花的蒸笼,放在盛有水的铁锅上,一锅一笼,蒸时火力要均匀。锅内盛水不宜过多,以防沸水上溢浸湿花朵,可在锅内放四、五双竹筷,笼内温度保持:90℃左右,蒸一次花,加一次水,蒸煮时间宜掌握3—5分钟,时间过长,花太熟,时间过短则不熟,均会降低商品等级。

3.晒白

蒸煮后的菊花,要倒在芦帘或竹帘上晒,保持色泽洁白,形状完整。一笼花占一个地位,均匀排列在竹帘上,经日晒三天后翻一次,然后置通风的室内摊晾,菊花上面不要压其它东西,以免影响质量。经一周后收藏数日再晒,晒后如发现有潮块,要拣出复晒。晒花时要注意卫生,烟灰、尘土飞扬场所,牲畜棚旁等均不宜晒花。

亳菊收后经阴干、硫磺熏白、晒干而得。将亳菊花枝一把把倒挂在屋檐下、廊下或通风的空屋内阴干,一般约20天左右,至花有八成干时,将花摘下,入熏房用硫磺熏白。将花装入篓中,要装得松、装得浅,不要压实,不要超过篓子容量的3/4,以利硫磺气体穿透,然后入熏房用硫磺熏,一般需连续熏24—36小时,平均每kg硫磺可熏得干花10—15kg。熏白后,在室外薄薄摊开,晒一天就可干燥。如灰屑、碎瓣过多,须用筛子筛除。

(三)留种

菊花靠宿根繁殖,必须留好种根,选无病虫为害或为害轻的田块。当菊花收完后,及时割除地上部分,清除杂草即在根部覆杂肥,培土防冻,促使翌年春季发苗多而粗壮。如需调入种苗,应在菊花收后调入老根。种根运到后立即栽种,翌春可发出新苗,供繁殖用。

日本暴雨,系30年来最严重,暴雨天气如何确保自身安全?

大家可能从小就知道,“蚂蚁搬家”预示着将要下雨。这大概是动物“预知”能力最为人所共知的例子了。

除了蚂蚁,民间还总结出不少“动物预言”:猪在上午叼草,预示36小时后有雨,过午叼草,预示20小时后有雨;天气已晚,羊却不肯回家,只顾低头吃草,而且不爱走动,预示第二天将要下雨;早晨,如果大群蜜蜂争先恐后地飞出巢穴蜜,表明今天是晴天,反之,则表示今天将是阴雨天气。

动物为何能“预知”天气呢?有些原因比较简单,比如蜜蜂的翅膀很薄,阴雨天时大气含水量增多,气压低,翅膀沾水会变软变重,所以阴雨天时蜜蜂不太愿意出巢。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则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遇到暴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储备好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呆在家里不出门。当然你家所处的地势不能太低,同时又不在山体周围。

那么,如果做不到待在家里避暴雨的话,又该如何确保自身安全呢?个人认为,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的前提下,记住如下四点。

首先,尽可能保证在暴雨袭来时不停留在室外,如果来不及逃到周围的室内避险,也要记得远离高层建筑物以防止高空坠物,同时远离树下防止雷电的侵袭。最好可以找到身边一个稳固而结实的物体,紧紧抱住或抓住,以防暴风骤雨袭来时猛烈的力量把人吹走。

其次,如果天气预报称未来24小时或36小时有暴风雨天气的话,尽量不要开车上路,以尽可能降低车辆涉水及暴雨造成视野模糊看不清路况的危险。

第三,在暴风骤雨中,尽量不要靠近窗户拨打或接听电话,以防止雷击的发生。

第四,平时需要增加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把人类求生的重要运动——游泳练好,毕竟危急关头会游泳的人安全系数要更高,起码可以做到自保。

此外,暴雨天气里需要家中常备一些饮用水以防不时之需,当然如果有充足的食物储备那更好不过了。

如果亲也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顶上去!

作者:王诗文 作家 中国情感理财第一人,著有畅销书《财与你相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理财故事》、《我懂你的理财焦虑》等。微信公众号:文宫团。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鹂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象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象征。

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

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垒窝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

猪。“猪衔草,寒潮到”。“猪筑窝,下大雪”。这是因为猪的鼻、嘴部无毛,直接接触空气,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寒潮到来之前它有先觉,急忙衔草作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入草中,再冷些就会全身钻进草里御寒,母猪的反映更为敏感。所以,见到猪街草,就是寒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狗。“狗泡水,要下雨”。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炎夏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散热来保持恒温。当嘴和舌均无济于事时,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帮助散热。因此,发现“狗泡水”,预示天将下雨了。天冷时,狗缩成一团卧在草堆上,用嘴巴当“升温器”,将呼出的热气用来加温肚脐,这预告寒潮将至。

蛤蟆。癞蛤蟆也是预报“专家”。它的生理构造特殊,肺像个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单靠这样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够氧气的。所以,癫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还得靠皮肤来帮助呼吸。用皮肤呼吸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空气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再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进行了,这就给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因此,它很怕强光照射和干燥天气,白天就躲在阴暗处,晚上出来觅食。大雨来临前(约1天左右),空气湿度大,它白天也出来活动。这反常的表现正应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谚。

鱼。鱼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所以有“鱼跳水,要下雨”之说。

蛇。大部分蛇都是白天藏在洞内,晚上外出觅食、喝水、沐浴、蜕皮等活动。但天气特别潮湿闷热时也会逼迫出洞。因此,白天蛇出洞是有雨的征兆,特别是秋末冬初、天已冷,大蛇出洞,过一两天会下雨。正是“大蛇出洞,大雨咚咚”,“蛇过道、雨来到”的验证。

鸡。“鸡宿迟、兆阴雨”。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由于缺乏散热本领,十分怕热。成鸡以20℃为宜,超过30℃常张口、伸翅以助散热。在炎夏的傍晚,鸡窝内更加闷热,因此发现鸡迟迟不想进窝,这就是雷雨即将到来的预兆。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于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须呆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为非洲土著居民观察天气变化的“活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