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探索 气象探索
2020年台风名字顺序_2020年台风命名表
tamoadmin 2024-07-17 人已围观
简介1.今年第7号台风即将生成,为何此次台风被命名为海高斯呢?2.今年的9号台风为什么被命名为“美莎克”?3.什么时候有台风4.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在哪里生成?5.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台风?6.今年第6号台风已经生成,第6号台风为何叫米克拉?7.为什么2014年的20号台风和2020的2号台风都叫“鹦鹉”?8.台风“鲸鱼”命名的由来是什么?近日,今年的第10号台风“海神”(
1.今年第7号台风即将生成,为何此次台风被命名为海高斯呢?
2.今年的9号台风为什么被命名为“美莎克”?
3.什么时候有台风
4.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在哪里生成?
5.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台风?
6.今年第6号台风已经生成,第6号台风为何叫米克拉?
7.为什么2014年的20号台风和2020的2号台风都叫“鹦鹉”?
8.台风“鲸鱼”命名的由来是什么?
近日,今年的第10号台风“海神”(英文名称:HAISHEN;名字来源:中国;名称意义:神话中的大海之神)于9月1日晚上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据估计,“海神”将先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然后逐渐向西北方向偏转,强度逐渐加强,最大强度可达超强台风级(55-60米/秒),未来将趋向日本岛。
那么,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消息会不禁发问,台风的命名还真是霸气,那么这些命名规则是什么?台风又不会自己取名字,为什么中国取的名字会被世界公认呢?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国际上就与台风的频繁出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得到各个国家的共识,必须要给每次出现的强台风进行命名。但是,又为了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并在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以达成统一共识。
按照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来命名,其命名方法是: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地使用。据悉,该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海神”是中国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神话中的大海之神。
在第10号台风之前,今年的第9号台风“美莎克”也与9月2日,在东海北部海面,距离韩国济州岛大约315公里。没想到不久之后,第10号台风“海神”就突如其来,这两股超强台风的出现,成为了今年台风活动的第一个高峰。其中,最为受伤害的就是日韩,其次才是我国东北部地区。
不过,刚刚提到台风的命名规则不会变,台风命名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台风名退役原则,如果其中一个台风对所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从此这个台风名就只属于它,台风命名表将会被删除这个名字,空缺的名字由原提供的者或者其他地区提供。
这140个名字大多来自于个地区和国家广为人知的故事或者某种特殊的形象等,名字一般不超过9个字不存在不好的含义,还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中国提出的名字是海葵、悟空、、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各位,经过这次介绍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如此一来,你也可以预测到下一个台风的名字了,那就是杜鹃!
今年第7号台风即将生成,为何此次台风被命名为海高斯呢?
处暑过后,新一周工作日已经启幕,然而,全国的“天气舞台”上依然并不平静。
每年8月都是台风活跃期,8月22日早上8点,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生成,到了下午17时,升级为强热带风暴,并且强度还在逐渐加强中。
在专家看来,本周(24日-30日)的第一主角是台风“巴威”。
未来其将北上,给东北带去风雨天气。
处暑过后,新一周工作日已经启幕,然而,全国的“天气舞台”上依然并不平静。
每年8月都是台风活跃期,8月22日早上8点,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生成,到了下午17时,升级为强热带风暴,并且强度还在逐渐加强中。
在专家看来,本周(24日-30日)的第一主角是台风“巴威”。
未来其将北上,给东北带去风雨天气。
(来源:中央气象台)
哪些地方会受影响?
监测数据表明,今天(25日)11时,中央气象台将巴威升级为强台风,42米/秒(14级)。
未来24小时,“巴威”依然处于高海温、较弱的垂直切变中,利于强度继续增强,大概率会超过台风“黄蜂”(45米/秒),成为今年(20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上最强台风。
预计“巴威”26日进入黄海南部,尔后趋向朝鲜半岛西北部到我国山东半岛一带沿海。
中央气象台预警,23日14时至24日14时,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岛东部和北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和浙江沿海将有6-7级大风,其中,钓鱼岛附近海域、东海东部的部分海域的风力有8-10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的风力可达11-13级,阵风14-15级。
未来几天,“巴威”对浙江的影响主要在海上,它将给东海中东部和黄海东部带来大风,相关海域人员需注意回港避风。
台风都是怎样命名的?
每年的夏秋季节,总有台风的身影出现,比如今年的巴威、海高斯、米克拉等等,那么这些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在台风命名的国际规则出台之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的命名各不相同。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召开了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台风)用一套统一的命名系统。
命名表里共有140个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主持的“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所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字。
这样一来,台风就有了一个1410的名称表。
该表格按照每个成员英文名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台风到来时,按照表格中的名称顺序依次使用。
总的来说,“巴威”将可能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台风,巅峰预计会达到16级超强台风级别,后面还将持续升级,将会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较为明显,建议台风区的民众一定要做好防风准备。
今年的9号台风为什么被命名为“美莎克”?
其实,根据卫星图像显示,七月这个时间段并没有台风迹象出现,但是八月却将出现好几个台风。分别是5号台风?蔷薇?、6号台风?米克拉?以及7号台风?海高斯?,紧接着第五个又马上要来。那为什么此次台风被命名为海高斯呢。
了解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
所以,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台风的命名历史。
一、台风是从20世纪初开始被命名。 第一次给台风取名字的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预报员,但是他有一个不喜欢的政治人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得到舒适和缓解 ,他就把当时的一个热带气旋取名为他所不喜欢的政治人物。气象员就可以公开的戏耍他。这样,人们就开始用人名命名台风。一开始只用女人的名字(因为当时受到女权反对)所以开始用男名和女名。
二、19年11月25日-12月1日,WMO(中国香港气象组织)第30次会议决定,部分地区用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于是开启了新的命名方式。
新的命名方式是首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由亚太地区的中国、朝鲜、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等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者地区(比如中国香港),一共有14个。分别提供10个名字。也就是140个名字。把这140个名字分成十组,也就是一组14个名字。按该国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然后循环使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取的名字有任何一个国家不同意,则该名作废,不允许使用。(这个建议蛮好的。)
以上就是台风命名历史,那了解完了历史,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七号台风叫海高斯呢。
海高斯它是美国所提供的名字(上面有取名历史,可以了解为什么是美国提供)。名字取自查摩洛语中,意思为无花果。
无花果一般生长于热带,好吃清热还解毒,美国人也很喜欢,关键是名字也好听。所以为什么取名为海高斯也就是这个原因了。而且取自查摩洛语也增添了一种神秘感,也是蛮特别的一种取名方式。
什么时候有台风
美莎克,是由柬埔寨国家提供的名字,英文名:M a y s a k。
上一个叫美莎克的是2015年第4号超强台风,它曾经是2015年西北太平洋的风王!
据说,台风的命名的方法,是由14个国家和地区,各自选10个名字循环使用,造成恶劣灾害后果的台风还有可能除名,让成为该台风的专属名字,选用新的名字替换。目前,中国大陆提供的10个名字分别是海葵、、风神、杜鹃、木兰、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其中,?木兰?取代了被除名的?海马?,?白鹿?取代了被除名的?海燕?。
台风的风速等级分类,以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10.8m/s~17.1m/s(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
达到17.2 m/s ~24.4 m/s(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
达到24.5 m/s ~32.6 m/s(风力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
达到32.7 m/s ~41.4 m/s(风力12~13级)为台风
达到41.5 m/s ~50.9 m/s(风力14~15级)为强台风
达到或大于51.0 m/s(风力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
今年8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报,今年的第9号台风?美莎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风速为每秒38米,属于台风级的台风。?美莎克?的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5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9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40公里。
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在哪里生成?
2020年十三号台风鲸鱼在什么时候?十三号台风最新路径预测
2020年十三号台风鲸鱼在什么时候?十三号台风最新路径预测。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台风天气比较多,就连东北都在半个月内接连迎来了三个台风,虽然现在13号台风还未正式生成,但是都已经知道要提前了解13号台风的实时路径了,只有了解到了台风的实时路径,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前防范台风带来的影响。
2020年第13号台风叫鲸鱼,英文名称:Kujira,编号2013,名称来源日本,含义:鲸鱼座。
十三号台风未来发展及路径走向图预测一般情况下:9~10月中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在长江口以南。出现最多的路径在北纬15°~20°之间西移,以后转向东北影响日本;另一条路径断续西移进入南海影响越南和广东省。9月份时,介于这两条路径之间的还有一条影响台湾和福建两省的路径。
2020年9月前后台风喜欢往北行。“美莎克”“海神”来说,都偏向日韩到我国东北一带。台风的强度随季节变化而有差异。最大风速大于50米/秒的特强台风出现次数的频率以9月份为最多,其次为10月,再次是11月和8月。
半个月内东北地区将遭台风“三”从黑龙江省气象台了解到,预计第10号台风“海神”将于8日晚进入黑龙江省,在过去10多天,第8号台风“巴威”和第9号台风“美莎克”先后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半个月内东北遭台风“三”。
中央气象台预计,第10号台风“海神”7日登陆韩国南部沿海,8日凌晨将移入我国吉林省,8日晚移入黑龙江省,并变性为温带气旋。
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已于今天(9月27日)上午8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热带风暴鲸鱼(英语:Tropical Storm Kujira,国际编号:20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5W)为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3个被命名的风暴。“鲸鱼”一名由日本提供,意为鲸鱼座。文末附台风概念股。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英文名称:Kujira;名字来源:日本;名字意义:鲸鱼座)已于今天(9月27日)上午8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东京东南方约2550公里,就是北纬20.5度,东经159.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100-220公里。
预计,“鲸鱼”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27日-29日白天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10-11级,25-30米/秒),29日夜间开始在日本以东洋面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并变性为温带气旋。
“鲸鱼”未来对我国无影响。
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台风?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英文名称:Kujira;名字来源:日本;名字意义:鲸鱼座)已于9月27日上午8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东京东南方约2550公里,就是北纬20.5度,东经159.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100-220公里。
预计,“鲸鱼”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27日-29日白天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10-11级,25-30米/秒),29日夜间开始在日本以东洋面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并变性为温带气旋。
的是,“鲸鱼”未来对我国无影响。
扩展资料:
台风鲸鱼的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
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其中“鲸鱼”是日本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鲸鱼座。
舜网-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2020台风最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鲸鱼生成
今年第6号台风已经生成,第6号台风为何叫米克拉?
“杜苏芮”预计7月28日早晨到上午登陆。希望南方的同胞们引起注意,做好防护,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我们提起台风的时候,总能听到奇奇怪怪的名字,而且隔一段时间还会听到同样的名字,难不成是同一股风?显然不可能。
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台风的这些名字都怎么来的。
台风命名的历史
最早,所有的台风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是用年代和序号来编号。例如,1960年第一个台风被编号为6001,第二个台风被编号为6002,以此类推。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也缺乏生动性和区别性。
后来,一些国家开始用女性名字来命名台风,这些女性名字多是气象员的女友、爱妻或者受冷遇的政治家。例如,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有名字的飓风“哈里”就是因为当它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此地视察。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记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女性名字并不符合亚洲地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很难发音和理解。
其次,这些女性名字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或不尊重。例如,15年第一个登陆中国的台风被命名为“安妮”,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批林批孔”运动中,“安妮”与“安妮·贝桑”(林彪之妻)同音,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和反感。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和不妥,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台风命名表》,由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中文名字来命名台风。
台风命名的规则
根据《台风命名表》,每年生成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的台风都会按照顺序依次使用其中一个名字。如果某年生成了超过25个台风,则从下一年开始重新使用该表。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则该台风名称会被从表中删除,并由相关成员提供新的名称替代。例如,“海燕”、“海马”、“龙王”等名称都已经被删除,并由“白鹿”、“木兰”、“海葵”等名称替代。
台风命名的规则还有以下几点: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这些规则旨在保证台风命名的公正、合理和文明,反映各成员国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表达对自然和平与和谐的愿望。
台风命名的特点
浏览《台风命名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特点:
台风命名多以动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等为主题,体现了各国和地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台风命名多具有祥瑞和和平之意,如“”、“彩虹”、“红霞”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台风命名多具有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如“悟空”、“海葵”、“莫拉克”等,反映了各国和地区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等,也展示了各国和地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次登陆的台风名字“杜苏芮”是由韩国提供的,意思是一种猛禽,鹰。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替代了原来的“彩蝶”,因为“彩蝶”的韩语发音Nabi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一词,为避免宗教上的冲突而被撤换。中文音译“杜苏芮”是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协商统一确定的。
目前,有三次台风叫“杜苏芮”,分别是:
- 2006年第14号台风“杜苏芮”,于2006年8月7日在日本岛登陆,给日本和韩国带来了强风和暴雨,造成至少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数千人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 2012年第6号台风“杜苏芮”,于2012年6月29日在越南中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洪涝灾害,造成至少36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亿美元。
- 2017年第19号台风“杜苏芮”,于2017年9月15日在越南北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值得记忆的台风
在历史上,有一些台风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无论是因为它们的强度、路径、影响范围还是造成的灾害。以下是一些值得记忆的台风:
台风“艾琳娜”(198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中文拼音来命名的台风,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在7月份登陆中国的超强台风。它于1980年7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10百帕,最大风速达到60米/秒,相当于17级。它给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洪涝灾害,造成了近千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0多亿元。
台风“温妮”(19年):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前最后一个使用英文名字命名的台风。它于19年8月18日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873百帕,最大风速达到78米/秒,相当于18级。它给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了极端的暴雨和狂风,造成了近千人死亡或失踪,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多亿元。
台风“海燕”(2013年):这是有记录以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的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后被删除名称的第一个台风。它于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895百帕,最大风速达到86米/秒,相当于19级。它给菲律宾、越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了近万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台风“利奇马”(2019年):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中国最北的超强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后被删除名称的第二个台风。它于2019年8月10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最大风速达到52米/秒,相当于16级。它给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带来了罕见的暴雨和狂风,造成了近300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0多亿元。
为什么2014年的20号台风和2020的2号台风都叫“鹦鹉”?
今年第6号台风已经生成,第6号台风为何叫米克拉?
我觉得现在台风的行程还是非常迅速的。因为在现在这种天气条件之下,有很多台风都是受海上的一股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低压中心,才逐渐生成台风。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了,既然台风形成的过程比较漫长,那么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呢?
特别是第6号台风马上就要到来了,第6号台风为什么叫米克拉呢?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吗?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回答的,因为在台风形成以后。有关气象部门就会对它进行观测,如果观测到确实是台风,那么就会对它命名。至于用什么名字给他命名,而不是太确定,所以要临时决定。
其实关于台风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它是在海上形成的,因为在夏季的时候太阳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期,所以这个时候北方的光照是比较充足的,所以在海上有大量的水气蒸发。水汽蒸发以后,进入天空当中就会形成降水。 这些在天空中的水汽也不是固定不动的,因为我国是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夏季的时候会刮东南风。在刮东南风的过程中,就会把这些暖湿气流从海上逐渐感到陆地。
这些台风如果进入陆地的话,就会形成比较大的威海,特别是对沿海地区。因为在那些地区建筑物是比较密集的,而且人口密度也比较大,这些沿海地区会使得降水量突然增加。有些人可能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因为这个降水量非常大,有很多人完全就是陷入了这种迷茫当中。因为在大量降水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一些狂风暴雨,使人和一些交通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这股台风没有进入陆地而是在海上的话,那就会形成海啸,而且海啸的影响力和台风也相差无几。因为一个地区的海啸一旦发生以后,就会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海岸线,特别是有些城市非常紧靠海岸线,所以一旦海水上涨海岸线上涨的话,就会影响到这个地区的居民。
所以说特别是一些车辆就等到台风到来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小心应对,因为这伙台风的影响力可能会非常大,如果形成持续性的降水的话,那么可能会使得路面形成积水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会导致交通中断有时候还可能会产生的危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的防范这种天气。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相关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
台风“鲸鱼”命名的由来是什么?
因为台风有一个命名表,然后名称循环重复使用,所以2014年的20号台风和2020的2号台风都叫“鹦鹉”。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
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其中“鹦鹉”是马来西亚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一种蓝色冠羽的鹦鹉。
2002年8月下旬,第15号台风鹿莎吹袭韩国、朝鲜,因其引发的风灾洪灾造成了广泛的破坏,韩国气象厅于第35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鹿莎”这个名字退役,由“鹦鹉”替代。
扩展资料:
2020年鹦鹉台风特点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表示,“鹦鹉”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生命时间较短,强度偏弱,结构不对称。
台风“鹦鹉”从6月12日正式编号,到其登陆、减弱、消散,整个过程预计只有3天左右,整个生命史较短。从强度来看,其强度可达热带风暴级至强热带风暴级,相对偏弱。“鹦鹉”台风结构具有明显不对称性,主要深对流区不是位于台风中心附近,而是在中心的西南侧,这是其强度不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导致其带来的强降水区可能主要集中在台风路径的西侧。
百度百科-台风鹦鹉 (2014年第20号超强台风)
百度百科-台风鹦鹉
2020年的第十三号台风在9月27日的时候正式生成了,国际上大家对台风的命名是有一个成文的规定的,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许多国家的地区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召开了相关气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台风的委员会中就正式规定了其中的命名规则。在台风生成之前,国际上事先要共同提供几个台风名称,制定成为一个命名表格,之后按照该表格上的名字来对台风的名字取名。今年的第十三号台风,就是轮到了?鲸鱼?。另外,台风的名字是循环利用的,例如题目中所提到的?鲸鱼?,在此前就已经在2003年、2015年就已经使用过了。?鲸鱼?这个词语是来自日本提供的十个名字之一,它的取名意义是来源于鲸鱼座。鲸鱼座是一个处在赤道地带的星座,因为其星座看起来像是一颗鲸鱼的头,因此而得名。台风是我们中国人民?寻以为常?的事物了,特别是对于南方沿海的人们来说,更是司空见惯的气象灾害。在美国,也是有一种气象灾害经常影响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个灾害就是?飓风。为此,美国还专门出了许多关于飓风的剧作品。飓风的形成原因和我国的台风一样,是属于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一种中心是低压旋涡的天气系统,低压旋涡会使得中心的气流向四周扩散。低气压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降雨、降低温度的作用,因为它生成与热带的海面上,因此其中包含的水汽含量很高。台风这类气象灾害给沿海人民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当地可能会出现积水、甚至出现城市内涝,如果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话,还会导致停电、停水、与外界短暂隔离的状况出现。